版權頁
編者的話

專題報導
     
我們的海洋 ─ 簡介海洋中心| 林慧玲


循環不息 ─ 解析海洋數據庫| 李杰
海洋資料的記錄方式有3大類:遙測、現場觀測以及模式模擬。

不必暈船的海洋調查| 賴堅戊.余昭明
環台雷達測流網是全世界第1個環繞國土海域的表層海流觀測網。

從海洋雪看氣候變遷| 王博賢.何詩琥.陳光宇.雷漢杰.楊益.曾瓊蓉
全球的總固碳量有一半是海洋中的光合生物所貢獻的。

探索內太空 ─ 深海探索| 李芳承.陳柏棋.張旭光.張家溥.穆凌吉.宋雨霖.蕭毓宏
海洋中心擁有一套工作型ROV系統,最大水下工作深度是3,000公尺,符合台灣周遭大部分海域的探測需求。

珊瑚礁樂園 ─ 小琉球| 陳正平.王豐寓.劉名允.何詩琥
小琉球擁有美麗的珊瑚礁皇宮,但即使有再多的魚種,也禁不起人類無限制地捕捉。

海洋中心耍新機| 陳建勳.尤柏森.林佩瑩.謝宗霖.陳鼎仁.陳婷婷.葉一慶
海洋中心透過各航次的試煉,完成了一連串精進的海洋岩心探採。




一般報導
   以柔克剛的生存之道 ─ 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存活伎倆| 郭朝禎.邱姜硯
幾萬年前幽門螺旋桿菌就已寄生在人類的胃中,比人類祖先離開非洲時還早。

碳的自述| 蘇明德
從小細菌到大恐龍,所有生物的基礎構成都是由「碳」擔負的。




台灣新發現
   加入整合照護計畫 嚴格控制糖尿病病情| 江欣怡

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健康照護| 郭朝禎



科技新知
  

減輕都會區的交通壅塞/政治是高明的騙術?/使敵人自相吞食/敵人的敵人是朋友/大腸癌轉移的途徑| 王道還


科學、技術與社會
  


沙利竇邁藥害事件的兩位醫學英雄| 李尚仁


當期電子書
  


《536期》我們的海洋 ─ 簡介海洋中心



廣告
  

105-106 科技部大眾科學教育科普講座計畫 第14屆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~



2017年8月    第 5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