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頁
編者的話

專題報導
     
貝類養殖產業| 陳君如


明珠生輝、風華再現 ─ 台灣的貝類養殖| 葉信利
台灣貝類養殖面積的前3名是牡蠣、文蛤與蜆,產值以牡蠣最高。

文蛤的養殖與管理| 周昱翰
台灣以國際上獨一無二的魚塭養殖模式養殖文蛤,其他國家都以潮間帶養殖為主。

從蚵仔煎到法式生蠔| 戴仁祥.葉信利
牡蠣胚胎發育到眼點幼生階段時,設法使牠成為單一的個體,長到成貝並肥育後就可做為生蠔。

未來的寶貝 ─ 具發展潛力的新興養殖貝類| 謝恆毅
科學家提出以生態學為基礎的永續經營策略,鼓勵以植(藻)食性物種為主流的養殖。

治病先治環境 ─ 貝類的疾病防治與健康管理| 鄧晶瑩
俗話說:「治病先治鰓,治鰓先治水。」可見水質對貝類疾病防治的重要性。




一般報導
  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 ─ 以拓樸概念解開物質的奧祕| 陳則銘
一個二維平面導體在低溫強磁場下,電子只在其邊緣才能移動,在中間區域的都無法移動。

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─ 分子機器的設計與製造| 蕭世裕
生物體內早已有成千上萬的分子機器維持著其正常的功能。

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─ 細胞的飢餓遊戲| 張志鵬
細胞自嗜功能可幫助清除受損細胞,防禦病毒細菌入侵,但不正常的自嗜反而與癌症的發生有關。

蘭嶼豬的保種與選育| 吳明哲.宋永義.朱賢斌
保種的方法尚有把遺傳物質、體細胞、生殖細胞與胚的冷凍保存等的方式,可有效分擔活體保存所面臨的風險與成本。

從腦科學看牙科病人的焦慮與恐懼| 林嘉澍
人腦中並沒有一個恐懼中樞,不同的人腦迴路對應著不同類型的恐懼經驗。

立體列印一口好牙| 鄭匡善
數位印模加上立體列印技術使鑲補缺牙更便捷迅速。

尖峰用電新救星 ─ 太陽能空調技術的應用| 呂錫民
在空調的能源需求上,太陽能是所有再生態源中最適當的一種。



台灣新發現
   以經濟誘因推動環境保護| 范賢娟

創新與未來| 涂煥昌



科技新知
  

雄核生殖/麋鹿/蝙蝠是冠狀病毒淵藪/舊石器時代的牙齒/良藥未必苦口| 王道還


科學、技術與社會
  


無名屍與無語良師 ─ 大體解剖的歷史| 王秀雲


當期電子書
  


《535期》貝類養殖產業



廣告
  

讓地球可以笑! ~ 溫室氣體減量 ~

分享大師視野 106年度秋季論題:科技文明的發展與反省

保護青少年 安心 FUN 暑假

節電一夏 大家一起來



2017年7月    第 535